今年以来,安徽矿机坚持眼睛向内、苦练内功,深挖内潜,着力健全完善降本增效机制,努力让“退役”备件和待修设备化身“黄金资源”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
坚持“自主自立”破依赖。秉持“能用不领新、能修不舍弃”原则,组建自主维修团队,化身设备“医生”,精研电路修复、精度校准,完全损坏单臂刨床、刮板机模块等一批待修设备,经团队修复焕发新生……1至5月份,累计节约外委维修费用19.79万元。
织密“管理网格”塑流程。成立设备管理专项小组,建立“电机、行车主从轮”等生产物资“病历”档案,开具可修复范围技术评估“诊断”报告,明确废旧物资修复“手术”方案,完善零件清洗、性能测试等修复设备“痊愈”卡片,通过构建“回收—鉴定—修复—复用”全链条管理体系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搭建“学习平台”锻尖兵。秉持“一人巧思变群体技能”管理思路,搭建“技能共享”平台,开设设备装调培训课堂,组织维修骨干传授磨床维修、PLC应用等“独门绝技”;举办“修复”擂台赛,以实战案例倒逼技术升级,着力锻造技术过硬、善打硬仗的“维修铁军”。
强化“激励导向”立标尺。强化“省下就是挣下”理念,将修旧利废成效纳入单位考核硬指标,根据备件原值、修复难度等指标,划分6个绩效等次,树立“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”分配导向,引导职工“人人算细账、处处抠成本”,主动排查“沉睡”物资、积极开展挖潜增效。目前,已盘活2台闲置车床。
实施“靶向攻坚”破难题。聚焦高损耗设备部件,集结精锐骨干,组建“周末攻坚专班”,查资料、深钻研、学技能、强实践,先后攻克报废立车、龙门吊等6项高价值部件修复难题,实现了以关键环节“精准滴灌”式降本撬动生产设备总成本下降的目标。
下一步,该公司将在管理上再精益、流程上再优化、技能上再提升,持续推动修旧利废拓深扩面,为提升经营效益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