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淮海实业集团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以“两提一畅”为抓手,构建“五位一体”技能人才培育体系,三年培育初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387人(高级工以上220人)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竞赛淬炼,搭建成长“大舞台”
集团工会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载体,创新“以赛促训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用”机制。两年来组织装备制造、水泥生产、地质勘探等重点产业竞赛58场,吸引5270人次参与;承办市级以上竞赛3场,竞赛层级实现省级新突破。

通过竞赛平台,安徽矿机职工闫兴亚在全省高端装备制造液压元件竞赛中夺冠;62名职工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,100余名骨干成长为技术攻关中坚力量。以“全员查隐患·安康促生产”为主题,开展“安康杯”竞赛活动,4000余名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整治,2个班组获评全国“安康杯”优胜班组,1个班组荣获“安徽省工人先锋号”,实现技能与安全双提升。
工作室孵化,打造创新“策源地”
集团工会大力推进劳模(工匠、职工)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,实现二级单位全覆盖。制定《工作室创建实施意见》,完善“调研-立项-攻关-成果-转化”全流程管理,形成“技术能手领团队、团队辐射带产业”的良性循环。
两年来,11家工作室完成技术课题73项,获发明专利1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21项,创造经济价值7971万元;培养青年技术骨干200余人,1人获评“安徽工匠”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人获市级工匠称号;2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获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命名,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获省级认定。
创新驱动,激发智慧“源动力”
集团工会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推动职工从“操作执行者”向“创新主导者”转变。持续开展“金点子·金项目”征集评选活动,两年来收集创新案例117项,覆盖工艺优化、设备改造、质量管控、安全生产等领域,落地后创造价值6900万元。

安徽矿机5G+AI+私有云项目获第五届“绽放杯”5G应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,中勘科技项目入围全国总工会“五小”成果展示,3项职工创新项目入选2025年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成果汇编,彰显职工创新活力。
服务保障,提升人才“获得感”
集团工会坚持“待遇留人、情感留心”,将技能培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。大力选树基层先进典型,为先进代表送奖到岗。修订劳模评选办法,大幅提高奖励标准,邀请劳模家属参加年度综合表彰会,并装裱赠送“家庭合影”。两年来,共组织600多名技能职工和劳模参加疗休养。

注重全方位关怀。通过竞赛提升、工作室培养、实操演练、项目历练等多元路径,推动产业工人向“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”转型。认真督促落实技能津贴制和工资待遇向生产一线倾斜政策。今年1-9月份,生产一线职工月均工资同比增长6.02%,高于全体在岗职工增幅。
筑牢根基,构建培育“新生态”
集团工会从制度和组织两个层面,不断夯实人才培育根基。修订《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》,将技能人才培育纳入职代会重点议题,两年来评选20项优秀提案,1项获全省优秀提案。强化“五好六型”班组建设,建立技能人才选拔培育机制和“四必谈四必访”机制,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土壤。

同步实施“工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”专项行动,通过结对帮扶、专题培训、考察调研、对标学习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,相关工作经验被省总产业工会推广,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坚强组织支撑。